马世诚

2016/12/26 15:01:3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望,或是梦想的实现,或者幸福的彼岸,而马世诚守望的是孩子们的笑脸。从教38年,他一直扎根农村教育,辛勤耕耘,为成就农村孩子的梦想默默奉献。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
  1977年,19岁的马世诚成为一名民办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那一双双充满纯真和求知渴盼的眼睛,心灵深处深受震撼。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当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但初为人师,马世诚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要当一名好老师,就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做支撑,而仅高中毕业的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从教的第一年,马世诚除了上自己的课,还旁听了其他教师100多节课。为接触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当月工资仅5元钱的时候,就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学月刊》等报刊杂志,反复阅读、琢磨,遇到有帮助的就剪贴在笔记本上。现在家里已保存剪报辑20多本,他亲切地称它们为“教学宝典”。
  “要教好学生,除了提升自我,还要用心。”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他看大量的试题,然后精选各类题目给学生们做,期末再装订成册,梳理常错题型再做再讲,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地,他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全镇统考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当他能顺利接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教程大循环时,同事们开始对这个年轻教师刮目相看,家长们争先请求把孩子送到他的班里。                  

“扎根农村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  

虽然当老师“旱涝保丰收”,但跟经商办企业比起来,收入却相差很多。马世诚的妹妹建了一个养猪场,第一年就赚了个盆丰钵满。她劝马世诚:“你一年挣的不如我一个月挣的,不如辞职咱俩一起干。”环顾四周简陋的家,马世诚内心动摇了:是该为家人改变一下生活环境了。可当放寒假,他走出校门时,全班学生都等在校门口,一个劲的求他:“老师,明年您一定还要教我们啊。”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他看到了不舍,也看到了责任。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当一辈子老师、当一辈子好老师的信念。

当一个“好老师”,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八、九十年代,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室小,课桌破,他常常就地取材,和学生们一起垒课桌;没有体育用具,他就用玉米皮填充蛇皮袋子当体操垫子;下雨了爬上屋顶为破败的教室修漏补缺……但所有这些艰难再也没有动摇过他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他在农村教学一线,一干就是38年。

“让每一个学生成材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38年任教,38年呕心沥血,今年已经57岁的马世诚为教育耗费了毕生精力。现在的他提前进入了老年期:常年困扰的神经衰弱,眼睛也花了,他常常感到精力大不如以前。校长担心他的健康,劝他退出教学一线,干点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面对领导关心,马世诚拒绝了,他离不开学生,离不开那神圣的三尺讲台。每当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一双双纯净而渴盼知识的眼睛,他就感觉自己激情万丈。他谢绝了校长的好意,一直承担着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至今。
  为教好学生,马世诚一直坚持学习,提升自我。学校开始多媒体教学时,他不摆老资格,虚心请教年轻教师,并积极参加市里镇里组织的各种培训课,认真学习运用电脑制作课件。年龄不饶人,开始学尽管笨拙,学到的知识也常常十有九忘,但他从不放弃,坚持反复练习。现在,他不仅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而且制作出的课件精美,常常让年轻教师也自叹不如。同时,他在教学方面积极探索,探索出“小学数学六步教学法”,深受学生喜爱,许多年轻教师都慕名前来听课。
  “让每一个学生成材是我最大的工作动力。”马世诚说,对待每一节课,他都像第一次上讲台那样认真准备。他的教案是全校最严谨的,他还发明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新点子,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布置作业时精选题目,细分层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38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不下数千人,许多已经走上社会成为栋梁和精英,每当逢年过节,收到一张贺卡,听到一声问候,都是他最大的幸福与快乐。(敬业奉献)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