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亚男

2017/1/23 8:48:58

魏亚男,女,43岁,奎文区早春园小学教师。她生于一个普通的教育之家,从小耳濡目染,教师的特质让命运之神安排她从事了这个人类最光辉的事业。2007年和2009年两次荣获奎文区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获奎文区远程研修优秀研修组长称号、多次获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称号、2015年获奎文区优秀校本教研教师称号

二十二年来,她一直担任着教育一线最繁重的工作:从刚开始一个年级每周二十四节数学课,到后来建起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再到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前十年她就像一个杂家,“行走于”各个领域:数学活动课、电脑作文、珠心算教学实验、“计算机与各学科间的整合”……各方面都小试牛刀,虽小有成就:在山东省观摩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奎文区论文评比一等奖、潍坊市电教论文一等奖……却始终感觉一事无成。直到2004年,生育后的她面对铺天而来的课改、令人迷惑的青岛版教材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开始静下心来想点什么了,每天课堂、学生、教材的份量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学校领导的重视和一份深深的责任,使她不能停下来。

被动的思考,主动的实践

2004年,作为第一批青岛版教材的试验者,她经历了从疑惑到肯定再到欣赏的曲折历程。她带着疑惑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实验,从自身实践角度出发,对青岛版教材进行了个性化分析,并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不断实践和研究,所写论文《如何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受到省教研室专家好评,先后在山东省青岛版教材分析会聊城会场和烟台会场做了专题汇报,并在潍坊市小学数学专题研究会上做了报告,同年,获山东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奎文区优秀论文一等奖,次年获潍坊市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学校又全面铺开“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验,她成为了其中一员,开始思考如何把青岛版教材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实验,她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所写《走进课堂看课改》一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同年12月,在奎文区提供观摩课一节,并就青岛版教材进行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者好评。2008和2009两年间,在奎文区的金点子评选中先后荣获一等奖,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细心、用心、善于思考和研究是她的突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把小组合作学习与新教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敬业的教师在用心经营她的教育事业。

近几年来,她收获颇丰:所写论文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区级奖项,并承担了两本专著的副主编和参编任务。2011年,山东省远程研修工作启动,至今她已连续担任了三次研修组长,不但自己写作业、批作业,还要写文章、做简报,她感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提高,收获良多。2011年,她获得了奎文区优秀研修组长称号,第二,她又获得山东省优秀研修学员称号,2014年,她又荣获山东省优秀研修组长称号,所写文章也被收录到简报中。

2015年,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在活动中,她积极参加,与学科成员共同备课、上课,所执教《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获奎文区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市里、省里继续参赛。

在2015年里,她还积极参加教研共同体的活动,以“小升初有效衔接”作为主题对教材和课堂进行不断分析和探究,成绩突出,被评为奎文区“优秀校本教研教师”。

克服困难,忠孝两全

对于一个父母年迈多病,孩子幼小的家庭,如何做到“忠孝两全”,是摆在她面前的一大难题。她的母亲是一位身患重病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先后经历了妇科、骨科、肺部六次大手术,生活自理很困难,父亲已八十多岁,很难照顾周全。面对平时的照顾、每年两三次的住院,她要先安排好女儿,再赶到医院或父母家。从2011年至今,她几乎每年都担任山东省远程研修组长的重任,平时研修写稿、批作业到深夜,周六周日还要到医院或家里去陪护照料母亲,一个月下来,人就像脱骨一样,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耽误工作和学习。但长年在这样的家庭、工作中穿梭,让她积劳成疾。一次,她突然在家中犯了“美尼尔综合症”,一头撞在墙上不醒人事,等她醒过来已到处是血,伤口外翻,露出了骨头,去医院缝了七针。医生叮嘱她要卧床休息,在休息的几天里,她除了打针吃药就是制订工作生活计划,休息了四天后,她便精神抖擞地去上课了。今年过年后,她又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刚开始还以为是坐骨神经痛,在家里理疗了几个晚上得到了缓解,又过了几个星期,病情突然加重,连走路都困难了,在医院确诊后,又坚持了一个星期,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请假进行理疗和卧床休息,并积极配合中医治疗。因为她明白:只有身体尽快康复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家庭和学生。休息不到一个月,作为班主任的她又为了学生能顺利毕业出现在了学校,站好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

把真挚的爱倾注到孩子们身上

一个教师平时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和学生们一起度过的。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特别能理解家长们的感受,所以在担任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期间,她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班里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外来务工的、家庭条件特别好的、特别差的、单亲的……有的父母经常不在家,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抵触,亲情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她利用电话、飞信、校迅通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让他们与自己的孩子多见面、多交流,不但让家长放心,学生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她始终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

作为班主任,她平时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她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他们一起制定了在校常规,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考核来实现每个孩子的自身价值。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乐于奉献,不计得失

工作二十二年来,她总是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细致,长期担任学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办公室负责人等职。平时对待同事态度谦和、团结互助;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计得失,本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007和2009年,两次被评为奎文区优秀教师。她感觉:自己的一点点成功离不开校领导的提携和同行的帮助,自己多年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所以,领导安排的任务,她都保质保量完成,同事们有了什么困难或要求,她也主动帮助或承担,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她也主动帮助解决。而她自己,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学生们的心灵导师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她无怨无悔地耕耘着“教育”这片田地,正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着!(敬业奉献)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