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先

2017/1/23 9:19:26

王承先是1987年7月份参加教育工作的。三十年来,他始终用本色厚重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着一茬又一茬爱徒,用创新善诱的教学方法培育自己的学生,用爱岗敬业的价值观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的称呼由“小王”到了“老王”

刚参加工作时到四十岁之前,也因为年轻,他和学生打成一片,堪称兄弟姐妹。每个学年初,为了能尽快熟悉、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及其他情况,他总是端着自己的饭碗走进学生宿舍或食堂,和同学们一块边吃边聊。时间久了,只要不是在课堂上,大家都像一家人那样说说笑笑,无所不谈。一年年过去了,他的称呼也在一届届学生中流传,大家都愿意叫他“小王老师”和“老王老师”。同学们最喜欢和他交流,没有了规规矩矩的师道尊严,轻松愉快,他也就在不经意间教育感染了学生。有人问他,“你整天和这些孩子在一块儿有意思吗”?他笑笑说,“常和学生在一起,能感受他们的青春活力,我自己也有了朝气,心灵也就永保年轻了。”

学生喜欢他的课堂。王承先坚信教无定法的说法是正确的。他尽量用激情带动学生、用生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努力让课堂活泼动感,让交流和谐民主,使全体同学能在平等交流中学会思考、懂得合作、共同进步。

学生还喜欢他的公正无私。他三十年来,他认为学生无特殊与普通之分,坚持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步,是他的教育原则和出发点。

学生更喜欢他的敬业奉献。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以来,他不可能没个疾病小灾,家里也不可能没有特殊事情不需要他,但他从未因个人原因给学生耽误一节课。相反,他花费了大量休息时间给学困生补习功课,三十多年来走访家长的次数已超过2000次,以至于现在走在街上,就有许多学生或家长向他问好招呼。

同事叫我“老黄牛”, 领导叫我“王教授”

三十年来,王承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有二十多年是毕业班班主任、年级主任,有八年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有六年时间担任学校业务校长,有二十年时间住在学校的简易房里面。他在艰苦的教学岗位上认真备课、上课,行进着、成长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收获着、自豪着。

刚从师范英语班毕业的当年,因为科班出身的英语老师奇缺,就被压上了两个毕业班英语课的重担。经验少、教材又不熟悉,心理压力很大,但他虚心请教同行,边学边教,硬是凭着努力和功底在当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全市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以后无论是担任教导主任还是业务校长期间,他还是兼任班主任,还是顶着英语课,还是和其他老师一样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还是挤出时间找学生谈心、去家里家访。白天要负责学校的很多事务,他就加班加点利用晚上或者休息时间做教学业务工作、写教学研究和体会。他住的学校简易房靠近学生宿舍,晚上十一二点准备休息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都会到学生宿舍听听他们休息得怎么样了,看看门窗关好了没有。

学校虽在山区,底子薄、条件差,但在王承先的感召和带动下,英语组老师全都竭尽全力、倾情奉献,全体老师也是一如既往、任劳任怨,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老师们都发自肺腑地称他“老黄牛”。他撰写的《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和《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发表在了学术专著上,负责的《英语三四五教学环节》被评为潍坊市优秀课题,近几年每年都在诸城教育信息网、潍坊教育信息网、诸城信息港等发表教育新闻信息几十篇,他写的教育总结性信息和优秀教师案例多次发表在《齐鲁晚报》和《潍坊教育》杂志上,有的还被中国社区教育网转载,王承先本人也早在1993就被评为诸城市优秀教师,2006年又被评为诸城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领导们平时都喜欢叫他“王教授”。

社区居民称他“王书记”

2016年3月,王承先被组织安排到诸城市桃林镇山东头社区担任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到任后,他走访贫困户56家,到相关小学调研12次,联系帮扶小学段困难学生26人次,和另一位第一书记及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起跑关系、化缘资金,为山东头村打抗旱机井5眼,能解决300亩茶园的灌溉问题,水泥硬化道路1300米,安装路灯23盏、摄像头8盏,联系帮扶单位在山东头村两条街道进行了绿化,栽植玉兰、卫矛球等绿化树木600余棵,在村西头路北整挖小型水库一座,现在的储水量可达3万立方。七一期间,带领社区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23次,新扩展茶园种植面积260多亩,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和好评。

现在,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王书记”。(敬业奉献)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