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武

2017/2/27 10:00:17

今年72岁的刘效武,在教育战线上执教40余年,他一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寿光市教师进修学校、 寿光师范学校 在人民教师的三尺讲台, 他始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 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也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多年,对于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刘效武而言,应该好好歇歇了,但他还是不肯让自己闲着。退休后,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了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的研究上,参与著书传承并弘扬中华农圣文化。

笔耕不辍, 40余年编著书籍十余部

初中毕业后,16 岁的刘效武成为了一位小学民办教师,在乡镇执教 16 年后,经考试,刘效武转为公办高中语文老师,后又在当时的寿光 县城 从事师范教育多年。

期间,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胜任工作岗位,刘效武从没中断学习的步伐,他始终坚持刻苦自学与系统进修,一路教学下来,他也学了一路,1991 年,他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

上学期间,受家中多位亲戚的影响,刘效武就有撰述之志。教学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学生课上课下的反馈,编成了语文工具书 《常用词语类编》,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接下来,他又逐步编著了 《教育教学探微》、《护花春泥 忆名师之教诲》、《小学新教师必读》 等15 部书籍,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9部 篇)获得省市县社科优秀成果奖。他的事迹也被 《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 等大型辞书列专条介绍。

退休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地方教师培训中,多使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其中涉及地方特色的内容很少。就我们寿光而言,我市的教材中很少有涉及我市的城乡变化、名人故事、习俗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刘效武说,那时候,他就考虑要编一本可体现我市地方特色的书籍。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放到了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事迹上。 我年轻时,正是王伯祥书记领导寿北开发、蔬菜生产的年代,这些事情都让我印象深刻。 刘效武说,他利用已经掌握的材料,和其他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采访、调查,再用一年半的时间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 《伯祥书记》 一书,从生活、工作等全面细致介绍了王伯祥书记在寿光任职岁月的成就,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潜心钻研 著书推广《齐民要术》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个理在刘效武那边却行不通。由于有着在农村担任中小学民办教师的经验,刘效武 接 触 最 多 的 就 是 三农 。退休后,时间宽裕,刘效武做了大量的桑梓文化研读。过程中,他对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市是贾思勰的故里,又是著名的蔬菜之乡,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对寿光县域乃至全国农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作用,但由于语言为文言文,内容难懂,不方便普通群众阅读,在国内,涉足研究此书的人较少,于是我就想和其他一些 贾学 爱好者一起,对它进 行 研 究 梳 理 。 刘 效 武说,作为一名非农业专业人士,从 2006 年起,他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 《齐民要术》的研读上。

2013 年, 刘效武作为执行主编, 出版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论集》一书, 受到了读者欢迎。 本着趁热打铁的想法, 同时也是希望能深层次、 全方位、 多角度解读《齐民要术》, 刘效武和我市几十位 贾学 爱好者一起,总结梳理近 30 年来他们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研究成果, 编著了一套《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 从贾思勰籍里考证, 到《齐民要术》成书背景、 语言解读, 以及农林牧渔副创新案例实践 刘效武希望通过这部丛书, 能够进一步扩大农圣文化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提升菜乡文化的软实力。这部丛书由 15 分册组成,300万字, 40余人参与著作。刘效武作为该丛书的总主编之一, 他负责其中导读专辑和语言特色解读部分内容的编写, 约20万字。

为了这部丛书,刘效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每天都与农业专家在一起,整天抱着 《齐民要术》不撒手,靠着自己在文字方面的功底,参考有关农学著作。仅农学类书籍、字典和 《齐民要术》同时代的书籍就翻阅了近百本,所查阅的国内、国际资料更是不计其数。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常常忙到深夜,甚至整宿都不睡觉。如今,在他和其他 贾学 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丛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会的大力资助,已经进入编辑三审、三校阶段,不久将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已经快出版了,是不是现在可以好好歇歇了?面对记者的询问,刘效武笑着说,他研究 贾学 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解读 《齐民要术》,最终是为了对 贾学 全面普及及创新运用,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其他国 家 都 很 重 视 《齐 民 要术》,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寿光作为贾思勰的家乡和《齐民要术》 的发源地,不能落后。书的出版只是一个开始,后面会有更长的路需要走。

刘效武说,虽然没人要求他去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任何报酬,自己能够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他就很开心。(敬业奉献)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