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

2018/8/2 16:32:52

“我所做的正是我应该做的,况且,这也是我力所能及之事”。

时至今日,面对媒体的镁光灯,王晓军的表现在淡然中也有一丝局促,不时揉鼻尖的动作引得周围之人莞尔一笑。是的,正是这样一位硬汉,在其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最柔软的地方——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自身善举的平常之心。

王晓军是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场站运行部潍安路门站的站长,作为奋战在燃气安全生产运营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保障燃气安全输配是他工作的底色,也成为他近30年的生命色。正是这种服务民生、保障大局工作性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的为民情怀,引领着他坚定不移地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看似一个简单的决定,其背后总会有许多的深思熟虑与辗转反侧。2010年,王晓军在不经意间浏览到一则新闻,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但由于配型难找、志愿者较少等原因,一些患者难以找到合适的捐献者,从而耽误了治疗,一个个生命正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看到这么多与白血病魔抗争的病人的感人故事,王晓军不禁潸然泪下——同样的青葱岁月,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为何这个群体会遭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当时,他就萌生出了要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想法。后来,他又多方了查阅了关于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相关文档,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告诉了妻子自己的想法,本以为会遭到妻子强烈反对的他,却意外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和肯定。“当时,妻子紧紧握着我的手,只对他我了一句话——‘去吧,我就在你身边’,讲到这里,王晓军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并再次紧握妻子的手。

那是2010年的盛夏,王晓军和妻子一同来到了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招募志愿者采集血样点,炎热的天气并未阻挡他们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想法——决定就应去践行,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夫妻二人的志愿者证书也被收藏起来,作为这个家庭荣耀的见证。

2014年3月,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王晓军原本平静的生活——省、市红十字会分别来电,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配型初步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为这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接到这个电话时,王晓军异常欣喜,4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好消息。没有任何犹豫,他当即表示同意。因为,他知道这种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自己能与这位患者配型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算是上天安排的缘分。根据捐赠要求,王晓军在2014年4月份又捐献了一份血样,进行了高分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的各项指标均正常,与那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非常成功。

没有任何告知,他向公司递交了年假申请,与妻子牵手登上了前往济南的列车,窗外飞掠而过的苍莽,无不散发生命激扬的气息。他们在2014年8月1日抵达济南千佛山医院,在经过四天活动剂的注射后,8月6日,成功捐献了200ml造血干细胞。虽然只是200ml的捐献,但是这位刚强的汉子足足在病床上躺了3天,才有力气下床活动,一旁的妻子提到这件事情时不禁留下了眼泪,要知道,妻子那时也刚刚做过一次手术。

当出院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王晓军,他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空运到广州,移植到了远在两千公里外的17岁陌生男孩儿身体里。这是一次生命的接力,也是一次幸福的延续。王晓军的造血干细胞在年轻的生命里流淌,让青春之花在盛夏里重新绽放,实现了生命最美的“逆行”,同时,也让这个家庭焕发了新的活力,让幸福永存。

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跟“别人”谈起,当同事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他的义举问及时,王晓军只是憨厚地一笑说:“本来只想默默地做这件事情,没想到还是让大家知道了”。王晓军的善举,为潍坊港华员工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为我们回馈社会、惠泽人群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港华人加入到了献血队伍,也涌现出像沈永利这种见义勇为的“山东好人”。

因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王晓军荣获国家计生委、中国红十字总会及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颁发的“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及2017年度港华集团“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这是他的荣誉,也是家庭的荣耀,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助人为乐)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