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林

2016/5/31 10:13:39

他是诸城行知公益教育团队队长,是省刊《学子读写报》的特邀编辑,还是新教育萤火虫诸城分站的创始人,可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只要熟悉他的人都会说,“孙老师总有使不完的劲!”他就是诸城市繁华初中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孙淑林。

他是优秀青年志愿者

从2008年开始,他大胆进行实践教育探索,组织成立了“诸城行知公益教育社会实践社团”,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工厂、田野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唤醒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爱的灵魂。仅2013至2014两年,他免费为多所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家长做家教指导50多次,网络授课10余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参与了50多个教育团队200多次的网络教育讨论,既学习到了他人好的理念和方法,同时又把自己的实践心得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研究。他带领着新教育萤火虫诸城分站的部分孩子走进龙城市场,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了解市场经营者的艰辛,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在观察、比较中懂得了理解和尊重父母,同时审视了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完成了自我矫正,焕发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暑假里,为倡导市民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他发起成立了 “文明暑假行”义工小队。三百多名由家长和学生组成的义工团队从紫藤花园出发,沿和平街到名人馆、博物馆,徒步15公里,他们一路上既是交通协管员,又是环保小卫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宣传了文明环保的理念,纠正了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带领着公益团队的义工们帮助两个有抑郁症的孩子走出了困境,帮助了200多名孩子平稳渡过青春“叛逆期”。

为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2014年9月,他率领“新教育萤火虫诸城分站”和“诸城行知公益教育” 两大公益团队的义工,组织了《走近苏轼品味中华诗词经典古韵》公益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热情洋溢地表演了诗词朗诵、演讲、舞蹈、民族器乐等异彩纷呈的节目,赢得了家长和观众的一致赞誉;参观古韵十足的超然台,让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了苏轼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路程和文学成就,理解了“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种“旷达超然,游于物外”的人生境界。

八年里,一个个奖杯,一摞摞的证书,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笑脸,谱写了一曲曲爱的华章,《与您一起的等红灯》、《文明暑假行》、《走近苏轼品味中华诗词经典古韵》等公益教育实践活动,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诸城市电视台、诸城信息港、诸城市政府网、共青团诸城网站、共青团潍坊网站、共青团山东省网站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012年,他获得“诸城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他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与其他老师不同,他的普通话中带着东北腔,学生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小东北”,他不但不发怒,而且也不批评,竟然默许了这个称谓,而且调侃地对学生说:“你们太聪明啦!竟会用借代的修辞格啦,我就不用教啦!”

他很少批评学生,但是那台从不离手的录像机却记录了学生们的大量快乐笑容和违纪“罪证”(学生认为),他却狡黠地说:“你看,这就是你们的成长历程,我会利用一定的时间把这些展示给大家,让你们看到自己的‘光辉形象’,以便于你们自我矫正。”在“罪证”面前,那些敢于挑战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要上交最低800字的一篇文章,既不能写成检讨书,也不能写成保证书,而且要运用三种以上的描写。这样坚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的孩子的作文竟然在省刊上发表,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的那瞬间,自然由“恨”转为“爱”。他又利用这一感动时刻做文章,让孩子们继续写,把成功的快乐记录下来,这般循环下来,许多孩子竟然整理出了一本精美的自己成长专辑。

他的授课方式也独树一帜,他不会按照课本去单篇讲授,而是从汉字的拼音下手,从六种造字法角度分析生字,从描写下手,分析描写语言背后体现得东西;利用文学作品的类别来归类语文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利用主题的形式让学生开展阅读;有时竟会让学生登台当老师,展示学生的精彩瞬间。

几年来,他利用自己的工资到二手市场去采购了两书橱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每年他拿出一千元奖励那些母语优秀的孩子们,现在他又建立了公益活动室,带领着一群孩子开展阅读,双休日和假期,可是他和孩子们的快乐王国的时间,他会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城市的市场进行调研、走进社区助人为乐、走进农村为百姓送去一点关爱、走向老城墙、水上公园、常山等处感悟自然带给我们的思考、走进名胜古迹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用学生的话来说“他真是一个让我们又恨又爱的家伙,我真是领教了他的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把教育做到了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发起的“一本书两地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把爱洒向了祖国边陲的贫困孩子们,真正做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他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孩子人格成长的助推器。他用美好的心灵去教育影响着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教师的神圣使命。他的教育既有严厉的父爱,又有慈母般的关怀。每一次的给家长洗脚,每月帮家长做一次饭,每月一次集体走进自然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生活、学会了交际、学会了做人。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他的最大追求,把班级建成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是他的最大梦想。他每天要阅读一到五万字的作品,他的博客《天高云淡宁静致远》已经积累了文章一万余篇,活动照片一万余张,教育录像专辑16部,撰写教育实践材料四五百万字。他的录像课程《走近苏轼品味中华诗词经典古韵》获得“地方课程进校园”国家级一等奖,博客“天高云淡宁静致远”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如何做好单亲孩子的家庭教育》获得潍坊市教育局金点子案例二等奖,《转变思想观念重塑自我------润物细无声》获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师生习作近一百篇获奖并刊登在各级报刊,2012年,他被评为“全国新教育改革试验先进个人”。

他和学生们一起努力着、耕耘着。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来评价他“他有一副宽广的胸怀,在慈悲的心肠里面总是充满着激情,他一再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我们懈怠的时候,他总是给我们看这样的话语,让我们重新拾起勇气”。“与他在一起,我们变得越来越慈悲;与他在一起,我们增长了见识;与他在一起,我们增长了智慧;与他在一起,我们懂得了坚强;与他在一起,我们有了远见和希望;与他在一起,我们越来越珍惜时间;与他在一起,我们变得越来越快乐”。(敬业奉献)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