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求学中,遇人有危难,18岁的他挺身而出,护人、挡刀,救群众于危险,洒热血于险地,虽致手部刀伤而不悔!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学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展现了菜乡人的见义勇为精神。他就是寿光市现代中学高三学生刘一宁。
异乡救人,他果断做出无畏选择
刘一宁是2021届艺考生,是个热情阳光的大男孩。2020年11月21日,他去往新乡市学习声乐,并在当地入住。22日上午,刘一宁准备出门时,偶遇两个因家庭纠纷发生肢体冲突的路人,其中一人大喊救命,危急时刻,刘一宁立马上前劝阻,被一人用水果刀砍伤,造成五指手筋断裂。
之后,刘一宁及时到医院诊治,诊断结果为“右腕背切割伤伴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医生表示,即使手术成功,伤口治愈后,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且后期需要跟上康复理疗,还有好多不确定因素。这对于学习声乐的刘一宁来说,手部受伤不仅会影响其对乐器的把控和弹奏,而且对后期的学业进度也会有影响。面对这些困难和境况,刘一宁自始至终没有抱怨,反而一直带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安慰着身边人。他说,“当时情况紧急,听到有人喊‘救命’,我只想快点救人,后来受伤了想想也会后怕,但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现在只希望伤口能快点好,尽量不要耽误考试。”
刘一宁平时就特别懂事热心,是个特别有责任心的学生。声乐老师王月芳说:“出门在外发生这事后,他考虑的却是怕父母担心难过,他不让我打电话告诉他父母,他还安慰我说‘我是山东大汉,没有事’。”王月芳看着刘一宁的伤,既担心又心疼,在医院里,她跟医生一再劝说下,刘一宁才同意通知父母,父亲接到电话后立即连夜从寿光赶到了新乡。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右手缠着厚厚的绷带,当从医生口中得知儿子伤情时,父亲在病房外忍不住落下了心疼的眼泪。
事后被救的当事人去医院看望了刘一宁,并表示了谢意。刘一宁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手部受伤,但他从没有为此后悔过,在当事人多次表示感谢时,他总会说:“任何人遇到这种事都会伸出援手帮忙的。”
新乡市公安局红旗分局出警后,通过调取监控取证,组织人员对刘一宁救人事件进行了细致核查,提交新乡市红旗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集体讨论后,最终认定刘一宁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的评定标准,并为刘一宁出具了见义勇为确认证书。1月4日,新乡公安局红旗分局相关负责人赶到医院病房,为刘一宁送去见义勇为确认证书及2万元奖励金。
从起身救人到遇袭受伤,短短几分钟,刘一宁作出了他见义勇为的无畏选择,展现了菜乡优秀儿女勇敢正义的血脉基因。刘一宁在医院养伤期间,也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为一宁加油、鼓励、点赞的声音。
向善崇德,他遇事总为别人着想
听说刘一宁挺身救人的事迹,熟悉刘一宁的人都说,他们眼中的刘一宁,就是这么一个心地纯善、乐于助人,遇事总为别人着想的阳光男孩。
街头遇到求助者或乞讨者,他会拿出零花钱递过去;同学、朋友有困难,他经常会将自己书籍、食物及有限的零花钱分享给有困难的同学、朋友;他不仅参与学校组织的捐款、捐衣等公益活动,还跟着母亲参与寿光市委宣传部、寿光日报组织的“旧衣新送——冬暖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高考前,他又以见义勇为的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品德答卷”。
刘一宁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他不仅是个“工作狂”,而且还是个不会拒绝别人的“热心肠”,工作20多年,他很少主动休过假。而这些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刘一宁,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如今正值青春期的刘一宁不但不叛逆,还特别贴心、暖心,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一直自强自立,生活中从不乱花钱,还经常用节省下的零花钱给家人买东西、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并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当地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1月15日下午,刘一宁出院后与父亲刘刚专程赶到寿光市慈善总会,将收到的1.2万元慰问金全部定向捐赠给寿光市需要帮扶的贫困学生。刘一宁说“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关注,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和该做的事,把慰问金定向捐赠给贫困学生,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刘一宁将慰问金捐赠慈善事业,去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这是爱心的传递,也是,见义勇为精神的传扬,用他自己的话说,“让这个钱回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任凭风浪起,扬帆志更坚。青春年华的刘一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阐释着道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