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张爱华

发布时间:2017/4/27 11:25:51 阅读:0 评论:2514

她称他们为爹娘,他们称她为闺女,但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她只是他们的养女。

张爱华是潍坊日报高密分社的一名记者。作为养女,在养父母身患重病之际,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爱心陪伴,用超越血缘的亲情撑起了一个家。

悉心照顾养父10多年

虽然张爱华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但她一直把养父养母当作亲生父母看待。养父整整比张爱华大了50岁,1986年,77岁高龄的养父被检查出患有冠心病,为了在父亲身边好好照顾他,以微弱分差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的张爱华,放弃了复读和当乡镇教师的机会,遵从养父母的意愿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罹患冠心病之后的养父身体更加虚弱,肺心病、疝气、顽固性皮肤溃疡、胆囊炎、阑尾炎、腹膜炎等疾病接二连三地向养父袭来,养父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张爱华一天到晚陪侍在养父身边:早晨起床为养父穿衣服,晚上睡觉帮养父脱衣服;每顿饭后服侍养父吃药;每天晚上还得给养父患溃疡的小腿消毒、换药。由于疾病的压迫,养父已失去了咀嚼功能,而且象孩子一样,经常边吃饭边睡觉,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吃完。为了让养父从食物中多吸收一些营养,张爱华每顿饭都一口一口地嚼着喂养父。因为长期卧床,养父严重便秘,每次排便都是张爱华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指蘸着香油一点点小心翼翼往外抠。为不耽误夜里给养父换尿布和按时翻身,张爱华和养父睡在一个床上,养父一有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怕白天太累而睡得太死,晚上她总是喝上一肚子水,这样容易被尿憋醒,耽误不了照看养父;而白天她还得抽时间采购、跑医院与医生沟通、取药、洗衣服、洗尿布…由于照顾养父,张爱华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再加上经常在医院陪床,张爱华患上了肠胃炎和神经衰弱。但最让张爱华心痛的,是耽误了给患多动症儿子治疗的黄金时间,导致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张爱华就这样照顾养父长达10年,直到2005年养父去世。

陪伴养母安度晚年

养父去世后,张爱华向单位请了三个月的假,在家全心陪养母散心,养母脾气本来就不好,尤其养父去世后心情非常坏,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火。尽管心里委屈,有时甚至被气哭,但张爱华从来没有跟养母起过争执,对养母提出的要求,她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养母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就赶紧带老人去医院检查,或请假在家陪护。

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养母对张爱华的依赖就像孩子一样越来越重,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要求张爱华陪伴她左右。于是,从2016年开始,张爱华便和养母一个床睡觉,每天上班离家前,她都先给养母泡好茶,打好招呼再出门;中午下班回家先到养母房间看看有什么需要、问问想吃什么再做饭。每顿饭菜都按照养母的口味或者单独给她做,譬如:养母牙口不好,每次做菜都要炖得烂烂的、把肉剁成丸子;养母喜欢吃大枣,每天她都把大枣煮熟并扒去外皮后老人才能吃;养母爱吃鱼,每次吃鱼她都给老人剔好鱼刺......除了上班和购买生活用品、给老人买药,张爱华每天剩余时间基本都是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陪老人聊家常,像哄孩子一样哄着时而心情不好的养母。有时晚上因事不得不出门,虽然有丈夫在家“值班”,她也得编个去买菜或买药的“理由”才能获得养母“批准”。

陪护重病卧床的婆婆

张爱华还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

2006年10月,婆婆突发大面积脑梗塞两次入院治疗。在婆婆住院的50多天里,张爱华给婆婆喂饭、喂药、洗尿布,寸步不离陪护处在深度昏迷状态的婆婆。婆婆虽度过了危险但吞咽无力,丈夫的几个兄弟姊妹以及她的两个妯娌谁也不敢给婆婆喂饭。张爱华就用干净针管给婆婆从牙缝里往里打牛奶,从10毫升、20毫升,直到每次能喂上半包牛奶,使婆婆保证了充足的营养。在护理上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或发现婆婆病情有什么异样,她就赶紧跑前跑后地找医生、找护士咨询,以至于同病房的人和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女儿。婆婆出院后,张爱华又每天往返30多里回老家伺候几近植物人的婆婆,直到婆婆去世。如今,公公也80岁了,她在照顾陪伴养母同时,每月尽量抽空回去看望老人,尽一份儿媳的孝心。

虽然多年来为照顾养父养母、孝敬公婆付出了很多,但每当别人称赞张爱华的所作所为时,她总是淡然地表示:百善孝为先。对她来说,孝顺是做人的本份,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孝老爱亲)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