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贾培金

发布时间:2017/6/29 14:30:49 阅读:0 评论:2514

贾培金,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助理工程师。2005年2月进入临朐县公路局,主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先后担任辛寨公路站站长、蒋峪公路站站长。贾培金“以站为家,以路为业”,秉承公路“畅、安、舒、美”的理想信念,12年如一日,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那一条条整洁亮丽的公路。

十年只为顺心路

贾培金所管辖的蒋峪公路站,共管养东红路、下小路等干线公路60.885公里。工作日的每一天,对这60.885公里公路的巡查是必修课,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

2016年腊月二十九,每个家庭都在为除夕忙碌着,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蒋峪公路站,却经历了一个惊险而棘手的夜晚。

腊月二十九日下午6点,奔波了一天的贾培金,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下班回家。刚走了几分钟,接到值班人员的电话,东红路蒋峪镇区出车祸了!听到这个消息,贾培金立即掉头,同时拨通了其他养护人员的手机。

来到现场,交通已经严重拥堵,一辆大货车斜停在路边,一辆电动三轮翻车在地,满地的玻璃渣令人触目惊心。此时,贾培金表现出了一个老公路的镇静与理智,他走到正在处理现场的交警身边,了解了基本情况,与现场交警一起,检查路面,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同时,与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将满地的玻璃渣一点点扫起来。“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量,这会也不觉得累。这种车祸时有发生,现在处理起路面来不觉得很棘手了。”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车祸现场终于清扫干净了,看着恢复畅通的公路,贾培金如释重负的说。

对于贾培金来说,有种节假日叫别人的节假日。今年34岁的贾培金,每天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的巡路工作已进入第13个年头,每天都是老路子:上午东红路、蒋峪大桥,下午大沂路和下小路,还需要再检查一遍蒋峪大桥。全程共60.885公里,他每天不断的已经走了12年。每天书写的公路养护巡查记录了这4380多天,而这十二年足够让贾培金对路况、桥梁、涵洞、甚至路边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12年20多万公里,能绕地球五圈。让人惊叹的路程被分门别类地书写在公路养护巡查记录表、桥梁巡查记录表、公路站日常养护工作日志等记录里。仅2016年,他就书写了20多个16开的软皮本,详细描述了当天巡路发现的问题,路面挖补、灌缝修补的情况也详尽书写。而他把这个,比喻成医生的出诊笔记。“每天都在诊断路面问题,进行修补,写诊断书,我们这些养路人员可以划到医生圈里了吧。”贾培金笑道。

梦中都在补路

初入这行的贾培金在报到的第一天,原蒋峪公路站站长就给他打了防御针:“养路人的工作日是五加二天,工作时间是白加黑。”尽管如此,一天工作下来后,还要骑摩托车一个小时才能回家,贾培金躺在床上半天不想动弹。他觉得这份工作太苦了,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干一份更轻松的工作。咬咬牙,坚持一把,贾培金对自己说着。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咬牙就咬过了12个年头。

 2005年的东红路还未改建,依旧是原来易坏的石灰土路。一段长达200米的坑槽纵贯其中,不仅造成行车不便,还是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这成为了贾培金每天的必做任务。由于车流量大,东红路又是并经之路,所以不能封堵路面进行维修。加上路基已经损坏,贾培金只能进行维持性养护。早上5点,他和同事去驱车去县里的砖厂买一批碎砖、红砖作为铺路材料,先将路段一端封死,铺好一部分后再转战另一端。而东红路上每天3万次以上的车流量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填平整的坑槽压碎,第二天一大早,贾培金和同事又会重复前天的工作。用他的话说,一年的时间睡觉都在铺路中度过的。2006年东红路改建后,贾培金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

而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路修好了,后续不间断的保养、修补其实更重要。最贾培金工作的蒋峪公路站,加上群众养路员,共28几名工作人员,负责管养公路60.885公里,31座桥梁,131道涵洞,平均每人担负着2公里多的养护工作。作为养护线路最长、也是最为困难的公路站,蒋峪公路站每年完成路面修补工作量近1万平方米,占全局修补总值的二分之一。

两代养路人的交替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拾碳的,仔细一眼是养路的。”从父辈就传下来的顺口溜,贾培金说这句话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在贾培金儿时的记忆里,一把铁锨总跟自己的父亲分不开,一天的巡路工作结束,人从头到尾都是土的。赶上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人更是狼狈。而现在的自己,像是照镜子般同样拿起了铁铲,接过了养路的“重担”,完成了两代人养路人的交替。

40年前的巡路养路工作,他的父亲背着铁锨和碎石料行走着。现在的贾培金,依旧保留着父辈的传统,每个月一次的徒步检查也坚持了12年。“有些微小的隐患,开车是看不出来的,只能靠步行仔细观察。”贾培金解释道。而长期的大量的步行检查,贾培金和他同事的脚上早就磨出了不少老茧。从原来的土路、石路走到现在的沥青路,这两代养路人用50年的时间见证了我县道路的变迁。“现在的路(路面结构)大部分都属于二灰路或是沥青路,比原来的路面要结实不少,并且修补的材料的技术都比原来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还有专门的工具和车辆,我们的工作跟我父亲那辈比还是轻松不少的。”贾培金说。

12年的淬炼,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站长。而现在的他,也更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同样身为一名养路工人的父亲。“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老爸的工作,能见到父亲的时间只有晚上,别人跟爸妈假期出去游山玩水,我只能坐在他的自行车车后座上,跟他一起巡路,那时候的自己总觉得委屈。而现在儿子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多陪陪他。”贾培金苦笑着地摇着头。他没办法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工作忙,也没办法向自己的年仅8岁的儿子解释为什么节假日的自己没办法回家。就像他的沉默的父亲,没办法向当年愤怒的自己解释为什么不陪他过生日一样。

这就是贾培金,一个在骈邑大地上默默奉献着公路人。一个将平凡的岗位做到不平凡的,把简单的工作做到不简单的公路人。(敬业奉献)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