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刘玉芬

发布时间:2018/11/4 12:01:36 阅读:0 评论:2514

刘玉芬,1989年1月出生,安丘市石埠子镇天桥新村人,2011年嫁到大汶河旅游开发区贾王封村。

刘玉芬有着一个特殊的家庭,由公公、婆婆、大伯组成。7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奉献着,像亲生女儿般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老爱亲楷模。刘玉芬的事迹感动了全村甚至全区父老乡亲,2018年3月8日,荣获“大汶河旅游开发区‘好媳妇’”荣誉称号。

照顾公婆无微不至

2012年,公公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这个和谐、幸福、宁静的家庭被噩梦打破。脑溢血带来的后遗症导致公公偏瘫一直卧病在床,不能行走,生活无法自理。婆婆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家中还有一大伯,年过七旬,无妻无子。儿媳刘玉芬还有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不满1岁。因丈夫贾彬彬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比较繁忙,无暇顾及家庭生活,所以家里一切全靠儿媳一人打理。

刘玉芬孝敬公婆无微不至,除了日常生活方面的细心照顾以外,对公公婆婆的病情也是精心护理。公公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喂,伺候公公的重任就落在了刘玉芬的身上,她一边照顾幼小,忙于农活,一边照顾公公的一日三餐,经常给公公擦身、洗身、翻身,有时公公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公公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公公在床上躺了6年,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洗脚擦洗、换洗被褥,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她对婆婆也是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这些事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感动得热泪直流。

2018年3月,公公脑溢血再次复发,老人家由于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安葬好老人后,刘玉芬的全部时间、精力都扑在了照顾婆婆身上,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穿鞋、洗脸、梳头,变着花样为婆婆做各种吃的,保证充足的营养。婆婆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刘玉芬从不跟婆婆计较,她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一场,但绝不还口顶撞老人。别人都为她鸣不平,她却说:“婆婆生病了躺在床上,心里也一定不好受,才会这样的,顶撞她,只会让她火气更大,弄不好还会气伤身体,那样,不只她自己受罪,我们也操心,还不如让她把窝在心里的火发出来,心里舒服些。”婆婆气消后,她还满脸微笑地劝说婆婆:“以后年纪大了,有什么事慢慢说,我们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您老人家尽管说,我们一定改,不要这样发火,会伤身体的。”老人听后也表现出愧疚的样子,觉得对不起儿媳。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婆婆见人就夸赞说:“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还可靠,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她就是这样七年如一日,吃苦耐劳,节衣缩食,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婆婆、公公和孩子,从没听她说过一次抱怨的话。街坊邻居只要一提起她孝顺公公婆婆的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节俭是一种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拥有的品质,是一种不竭的财富。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和做法,刘玉芬把家里打理的简洁而又温馨,她的家庭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和谐。

刘玉芬从不与人攀比,穿衣打扮不追求名牌、不追求奢侈,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铺张浪费,虽然收入不高,而且她一贯坚持着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把家庭生活经营的井井有条。虽然现在生活中有了自来水特别方便,与农村的水井相比省时又省力,但是她从不浪费一滴水,家里的洗菜和洗衣用水被她放进大桶里用来冲厕所,进行二次利用;家里用电也是本着节约的原则,人离开房间马上会随手将灯关掉,家用电器不用的时候,都会随手把电源拔掉;每次做饭都尽量少剩饭剩菜,以免浪费;刚开始家人对她的这种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认为家里虽不是特别富裕,但是吃穿还是没什么大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她没有因此改变,一直坚持,慢慢地她的这种节约习惯也影响到了身边的每个人。

“百善孝为先”,刘玉芬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农村妇女,不求名逐利,只是埋头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我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孝老爱亲)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