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于恩升

发布时间:2019/11/27 16:48:07 阅读:0 评论:2514

于恩升,男,1939年11月8日出生,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人。1960年12月1日入党,曾任前阙村民兵连长,在那艰苦奋斗的岁月,他与前阙村班子一起在时任书记张秀英的带领下,带领前阙村办起第一家养猪场,带领村民兴修水利、筑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带头挑起重担,实现粮食连年增产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年轻党员于恩升跟随时任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秀英一道,带领前阙庄大队深入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指示精神,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苦干实干,实现了粮食的连年增产,超额完成上缴国家公粮任务。前阙庄成为了全公社第一个连年增收的大队。自然灾害时期,集体畜力减少,为了早日播下小麦,人们用肩膀拉犁耕翻土地,张秀英挽起裤管走在最前头,带领于恩升与其他党员砥砺前行。1963年,为响应毛主席:“一头猪就是一座小化肥厂”的号召,于恩升同张秀英一道,带领前阙村办起全公社第一家养猪场。经过多年奋斗,连年积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于恩升等同志带领大队在全公社率先走上了农业机械化道路,先后引进了第一辆小型“东方红”拖拉机、第一辆运输汽车,成为了全公社第一个拥有“东方红”拖拉机的大队,第一个拥有农业机械的大队。因此,前阙庄村在周围村庄在农业生产方面远近闻名,于恩升也经常被别村请去讲述机械化农业生产知识、解决农机难题,于恩升因此成为了那个年代农业生产的先进人物。

勇于担当奉献,击退洪水彰显本色

1964年至1975年十余年间,于恩升先后参加了白浪河水库、徒骇河治理、辛大铁路修建等10多项大型建设工程,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

1964年,于恩升担任前阙村民兵连长,他身先士卒,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在如今的潍坊市党员干部“使命·担当”教育基地——红色前阙展馆里,陈列着共产党员于恩升带队抢险救灾的画面。1974年8月,连降三天大雨,上游山洪爆发,村南的大官庄村被波涛汹涌的大水包围,在这危急时刻,时任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指挥的于恩升组织民兵连成立突击救援队,连夜泅水赶往大官庄村进行救援。据于恩升回忆说:“当他带领民兵泅水到达对岸时,回首一望,公社书记张发臻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张秀英,因担心群众安危,一下瘫软蹲坐在了泥水里,当时的大水史无前例,让人们猝不及防,对公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于恩升的带领下,民兵连不顾危险用麻袋装满沙土堵截洪水,洪水退去后,于恩升又带领前阙村凡是会瓦工全体村民到大官庄村帮助修建房屋、重建家园。后官庄村大水中,大官庄村的粮食全部被淹腐烂生芽,于恩升与前阙庄大队全体党员一道,积极主动作表率,献出自己家分得小麦,换回了后官庄大队几千斤腐烂生芽的子粒,像这样的感人事例无数次的发生在于恩升身上,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不畏海潮突袭,抢先完成修坝工程

前阙庄村拥有一支100余人的“红旗小车队”,过去一直是远近闻名的一面旗帜。1977年,公社组织各村去央子修海坝,于恩升带领小车队,自带铁锨、推车、柳木板等工具前往修坝。在修坝体期间,一次海潮突袭,把已经快要建好的坝体冲垮了,所有人和工具都被大水冲走,其他村的工人惊慌失措,全部遗弃了劳动工具游上岸。这时,于恩升一声令下,带领前阙庄村村民不顾自身安危在水中先把修坝工具运到岸边,由于泡在水中的木板格外的重,大家使出浑身力气在大水中来来回回好几十回合才把所有工具运回到岸边。当海潮退去,其他村带去的工具都被冲走了,工作无法开展。而于恩升带队的前阙庄村,工具一件都没少。在修海坝工程中,于恩升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带领的生产队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抢先完成修海坝工程,还积极帮助力量薄弱村庄队伍完成修坝任务,前阙村因此成为被公认的优秀红旗村庄。

退休后的于恩升,时刻心系村庄,心系村民,他主动加入村里成立的纠纷调解小组,村里出现矛盾纠纷,无论大小事,总能看到他的影子,在于恩升眼里邻里和睦、村庄和谐是头等大事,他也得到了众多群众的支持与信赖。2015年,前来前阙庄车站乘车的外村村民因乱停乱放电动车问题与车站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正在车站旁乘凉的于恩升拄着拐杖走上前,详细了解了事发经过,进行劝解。没过两分钟时间,矛盾解除了,双方也对于恩升的热心肠表示感激。同时,于恩升还是村里有名的“治安队长”,村民经常能看到他骑着脚踏三轮车,行驶在前阙小区的大街小巷,维护着村庄的治安。正是有了像于恩升这样的老党员,十年以来,前阙庄村的几十栋住宅楼,虽没有一户安装防盗窗,但也从未出现过一次失窃案件。

如今已经80岁的于恩升,在发挥余热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现在的他还在继续为前阙庄村和村民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助人为乐)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