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王维林

发布时间:2020/7/2 17:18:35 阅读:0 评论:2514

出生于1962年5月的王维林,今年已经58岁了,是东上虞社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他虽已离开部队多年,但军魂仍在,他说:“退伍不褪色,我始终是一名人民子弟兵。”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做公益的路上一路前行,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

战“疫”路上逆风而行,彰显军人本色

在今年的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他逆风而行,主动请缨,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军人本色。作为奎文区车友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在疫情防控战初期,防疫一线物资紧缺,他与协会的其他5名会员一起,主动担负起为防疫一线送防疫用品的任务,一上午的时间,将爱心单位捐赠的100桶消毒液送到奎文、潍城的12个街办及潍坊卫恩医院,为一线防控人员筑起一道防护壁垒,提供一份安全保障;作为东上虞社区的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全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仅在小区传达值守,对出人人员登记、测温还主动承担起为社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用品的任务。一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装备,他开着自己的车去超市采购物资,从来没有收取过交通费,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军人本色。

一对一帮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去年,王维林在看见奎文区志愿者联合会发布的招募令后,立马注册,成为奎文区志愿者联合会的助老帮扶队的一员。去年10月份,他与廿里堡街办鑫叶社区对接,与徐桂荣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徐桂荣老人,老伴病故,儿子车祸伤亡,本人尿毒症,每周两次去医院透析(一次长达4个多小时),目前是她的外甥女照看。结成帮扶对象后,王维林定期为结对的老人送去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与老人聊天。在今年春节过后的一次走访中,在与老人聊天中老人提到自己被病魔折磨的痛苦不已,有时真觉得活着没啥意义了。王维林立刻意识到老人有了轻生的念头,对此,他先安抚老人,与老人约定,下次来看她时给她带喜欢吃的北京烤鸭。另外还通知老人的外甥女这段时间要多关注老人的动态。回到家中的王维林时刻将老人牵挂在心上,久久不能放心,过了几天后当他按照约定拿着北京烤鸭来到老人家中,看到坐在床边的老人后他悬挂的心才放下。在之后的聊天中,王维林有意的将政府对老人的优待政策详细的讲给老人听,并告诉老人,社会上还有一大批像他一样的人关心着老人,让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珍惜现在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心结也慢慢地打开了,逐渐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用真心换真心,他说,看到老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是老他最大的满足。虽然不是血缘上的亲人,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比亲人还亲。

大手牵小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在今年5月份的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中,在奎文区志愿者联合会的组织下,以王维林为首的志愿者们带领着青少年志愿者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走进公园、植物园捡拾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将公园道路上、草坪上的树枝、白色垃圾捡拾到编制袋中,集中运送到垃圾收集点,在清洁过程中,对于践踏草坪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劝阻;之后他们还来到了西上虞社区,帮助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在清理的过程中,在王维林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对小区的杂物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画面正是“大手牵小手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

献血达人,风雨无阻26载

俗话说,做一件事容易,难的是长期坚持做一件事。而王维林在献血救人的道路上却坚持了25年。从1993年第一次献血到2018年,26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半年献一次血,默默地用他滚烫的热血将自己诚挚的爱心传递。无偿献血45次,累计献血14000多毫升,为病人患者带来希望和幸福。每次献血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不同年龄的人都来献血,王维林很感动。“献血人群中,有学生、有农民工,有富裕的、也有贫困的,每个人都不是出于利益来献血,而是帮助他人,这是激励我继续下去的动力。”王维林说。二十六年来,他收获了38个光荣献血证,献血证从最初手写的变成了现在机打的,他也从青壮年迈入了老年,持续献血的壮举因年龄受限才被迫止步。2012年,王维林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

近年来,王维林先后荣获2014年“最美东关人物”、2015年“感动奎文.年度十佳先模人物”、2019年“奎文区优秀志愿者”、2020年“奎文好人”等荣誉称号,每当别人提起时,他总是谦虚的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一天当兵,一辈子都要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退役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助人为乐)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