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评

栗瑞杰

发布时间:2015/7/27 10:54:56 阅读:0 评论:2514

去年8月,首届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协办的首届“高元钧杯”全国山东快书大赛在北京丰台区举行。这次比赛是山东快书定名65年来举办的一次全国性高规格赛事,同时又是中国曲协成立以来首次主办的以山东快书为单一曲种的大赛。来自高密市的曲艺演员栗瑞杰以一段《武松赶会》赢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金奖。
    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快乐艺术大师高元钧之子高洪胜拉着栗瑞杰向同行们介绍:“这位地地道道的高密农民,走村串乡为老百姓说书唱戏,唱了30多年,每年为老百姓演出近300场,不容易,了不起!”
快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潍坊曲艺家协会主席庄悦广评价栗瑞杰说:“栗瑞杰的山东快书既有传统的延续,又带有自己的特点,他将山东汉子特有的爽朗、耿直的特点,用自己的形体和语言生动地传达出来,而且扮演不同角色又非常灵活,是潍坊曲艺发展到今天的骄傲!”
    了解栗瑞杰的人都知道,他今天的成绩,都是从16岁起唱“撂地儿”(指过去艺人街头卖艺)开始的。栗瑞杰说:“快书就是我一辈子的朋友。” 
35元与4元两毛6分钱
    栗瑞杰出生在高密市井沟镇高戈庄村一户普通农民家里,是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他从小天资聪颖,学习优异,但是因为家中贫困,连35元钱的高中学杂费都交不起,于是16岁的栗瑞杰只好放弃学业,让妹妹继续读书。

    年轻的栗瑞杰与曲艺的缘份起于1982年的8月17日。那天早上他去镇上赶集,碰到一处热闹的说书唱戏的场子,听着听着,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说书人呢?”这个想法像一颗小苗在栗瑞杰的头脑里深深扎根,他从旧书摊上淘来一本刘兰芳著述的《杨家将》,一夜苦读。

第二天,栗瑞杰来到集上,鼓起勇气亮开嗓子自报家门,用还显稚嫩的嗓子说了一段,四邻八舍的村民们虽然惊讶,但还是围起来看完了他的表演。邻村一位大爷开了口:“小娃子不容易,这么年轻就出来,咱们捧个场吧。”栗瑞杰已经忘记了村民们的反应,只记得散场时他手里紧紧握了一把零钱:一共四块两毛六分钱。从那天起,栗瑞杰就牢牢记住了高密同乡们对自己的支持,他回忆到:“当时我只想着,要练好本领,为他们说一辈子书!”
1984年,仍然在集市上“撂地”的栗瑞杰被当时高密文化馆曲艺队队长张继成发现,成为了他的弟子,栗瑞杰很快学会了《武松打虎》等传统曲目,从而真心喜爱上了山东快书。“因为快板是一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栗瑞杰说。当他学艺有成时,张继成又将他引荐给了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亲传弟子,原青岛曲艺团团长高景佐门下,正式成为了山东快书高派第三代传人。1992年,只有26岁的栗瑞杰正式向高景佐拜师学艺。

“农村中老年百姓的偶像”
    谈起人生路上的老师,栗瑞杰眼中是满满的敬意。对他来说,高景佐、张继成们不仅教给了他技艺,更重要的是从艺的操守和做人的道理。栗瑞杰回忆与高景佐下乡慰问演出的一个例子。一次栗瑞杰与高景佐一起去敬老院慰问演出,敬老院按惯例集中了一些腿脚利索的老人集中在会议室看演出,结束后,高景佐问起了院长:“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呢?我去给他们演几段。”他不顾劝阻,执意走进了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的单间。栗瑞杰还记得那个场景:“正是夏天,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屋子里气味难闻,高老师贴在老人脸上聊了会儿,还唱了一个小曲,我也演了一段快书。老人躺在床上,话说不出来,一边听,一边流泪。”
    “这才是真正的下乡,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栗瑞杰说,“高老师还经常对我们说,咱们唱曲艺的不要去和电视上的帅哥靓女抢舞台,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你生活土地上。”
    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组成了十人的曲艺与法制结合的宣传队,成员都是像他一样的民间艺人,有唱大鼓的、唱茂腔的、演小品的,共有八种曲类,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70多岁,而且有的身有残疾,但是大家同舟共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宣传队与高密农村的百姓们更是结成了鱼水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有戏友调侃栗瑞杰是“高密农村中老年妇女的偶像”,他接着打趣道:“还是大爷们的偶像呢!
    在柴沟镇高家大浒村,宣传队刚搭起台子就下起了雨,村民们回家避雨,只有一位赶了五里地来专门看演出的大哥站在树下,栗瑞杰和同伙们感动至极,在雨中为唯一的观众演了整整一台戏;在王家庄演出结束时,天降大雪,车轮打滑走不动,村书记在雪中一声喊,村里来了二十多个小伙子一起把车推上了坡……
    就是这些点滴积聚成的深厚情谊,让栗瑞杰拒绝了一次次离开农村的机会,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高密的土地上。“得到的总比失去的多,被老百姓需要、被社会承认的自豪感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扎根沃土传承创新
    对他来说,除了演出外,平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徒弟。在现代社会,传统曲艺传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年轻人流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带徒弟时经常遇到好苗子,但是他们可能是为兴趣或才艺来学快书的,考上大学进入社会就不会再碰曲艺了,有时候真是感觉很失望,怪可惜。”栗瑞杰说。但他也很快释怀,“但不管怎样,能来学总是好的,能教一个是一个,说不定等这些年轻人上了岁数,他们就能品出传统曲艺的真味道来了。”
    去年,他与高密大剧院合作创作排练了新戏《家和万事兴》,用山东快书的形式讲述了当下农村普通家庭里的喜怒哀乐,在凡人小事中发掘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获得了百姓的真心欢迎。三十年来,栗瑞杰上台有一个不变的开场白:“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走村串乡的演出间隙,栗瑞杰仍然会坚持学习与打磨技艺,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功,吊嗓子,练眼神身手,因为他说,如果三天不练,嗓子就不亮,气势就不足,对不起观众。平时里他还爱看书,看戏,练地龙拳。“虽然我是唱传统曲艺的,但也得与时俱进,如果自己不扎实,这曲艺怎么传承下去?”栗瑞杰说。    

“当了个当,当了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在高密市文联办公室里,栗瑞杰打起清脆悦耳的鸳鸯板儿,表演了一段山东快书的经典曲目《武松打虎》中的最精典的“打虎”情节,他身材魁伟,体格壮硕,浓眉大眼红脸膛,架式一亮就有了好汉武松的味道。只见他左手拿鸳鸯板,右手持竹板,左右开弓,交替使用,上下翻飞,迅速把我们带入气氛之中,其中的蹿、蹦、跳、跃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轻松完美。特别是武松将老虎挟制住的场面时,他在武松与老虎两个角色中转换自如,嘴一咧,头一歪,时而狰狞凶狠,时而缩头缩脚,配上生动的说词,把角色的内心戏表现得活灵活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