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杜介顺

发布时间:2016/12/26 14:30:41 阅读:0 评论:2514

古语常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灵魂,是公民立足的基石。诚信是一种品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是一种准则。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能创造财富。

家住昌乐县鄌郚镇周家沟村的杜介顺就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诚信创造财富的道理。杜介顺,男,1960年10月30日出生,是鄌郚镇周家沟村的一名“小老板”。2014年冬天,原来在城市经营水果店34年的杜介顺做出一个重要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承包了213亩土地,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近三年来,他坚持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始终把“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作为经营管理理念。他认为,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

励志做有机蔬菜和水果

1980年,20岁的杜介顺从农村来到城市,贩卖水果,这一干就是34年。现在的水果很多看上去很好,有光泽、鲜亮,实际吃起来水果味却不浓,这让杜介顺对贩卖的水果失去了信心。2014年冬天,杜介顺经过深思熟虑,回到老家决定承包土地种植有机水果和蔬菜。回到老家后,杜介顺先是考察土地,最后选择了含有丰富的锌、砷、铁等微量元素的富硒地,附近的水源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于是,杜介顺将213亩土地全部承包下来,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而作为一个果蔬种植户,杜介顺在生产过程中一直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杜介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种菜就是种良心,我种出来的东西,都是人家吃进肚子里的,所以一定要保证质量。承包土地后,杜介顺还为自己承包的土地起了个名字——泽昕家庭农场。

保证质量,对消费者讲诚信

如何保证质量呢?杜介顺从源头开始把关。他的家庭农场内所有品种的种植全部按照无公害标准实施,人家用化肥,他用有机肥,人家用农药治虫,他用防虫网、杀虫灯、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并且所有产品在上市前经基地农残检测室检测。这样一来,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固然降低了,但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去了。太阳能杀虫灯一只就要1600元,126只杀虫灯可以抵得上人家几年农药的费用了。杜介顺却觉得这个投入值得:“产品质量提高了,消费者可以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了。”

保证每一批订单保质保量,对客户讲诚信

一次,一批富硒黑小米送到客户手上时,客户提出有次品。原本客户也是随口说说,但杜介顺二话不说,开车接了工人立刻赶过去查看,重新挑选、重新包装,让客户非常感动。

因为受天气、人工等因素影响,蔬菜种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几个月前下的订单,很可能几个月后因种种原因而导致减产,交不了货怎么办?杜介顺说:“答应了人家的事,我千方百计要做到。”他种植的黄金苹果,在昌乐水果市场上非常畅销,日需求量达百余箱。然而有一天,大雨下了整整一下午,工人们来不及采摘黄金苹果。杜介顺急得团团转。虽然客户答应了他延迟交货的要求,但杜介顺还是请来亲戚帮忙,待晚上雨一停,连夜采摘包装好,将货送到客户手上。

为确保自己种植的水果和蔬菜的质量安全,杜介顺对自己家庭农场的上市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仅一年就进行农残检测700余次,做到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上市,并签订了责任书,以保障果蔬产品供应安全。同时统一生产质量标准,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制订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管理制度。从2015年开始,杜介顺实施了产品质量追踪制度,在产品上贴上小标签,各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让产品质量与自身挂钩,谁出问题谁负责,从而使家庭农场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产业档次,增加了诚信度,也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热心善良,积极帮助村民

生活中,杜介顺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村民。善庄村的秦坤荣是种植葡萄的好手,有意发展蔬菜种植业,但在育苗问题上卡了壳。杜介顺获悉后,及时指导他掌握穴盘育苗技术,还无偿帮他的蔬菜基地育苗。看到村民为缺技术、缺信息发愁,杜介顺以自己的种植基地为活教材,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

今年那场大冰雹,使鄌郚镇东南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户们损失惨重。心急不已的种植户纷纷要求杜介顺前去指导抗灾。而当时,杜介顺自己的大棚也遭受损失。但一接到求助电话,杜介顺立即前往,心甘情愿地为果农当好“田保姆”。杜介顺不仅是热心的“田保姆”,还解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下一步,杜介顺还打算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农家乐”等新兴休闲经济产业。(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