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张玉国

发布时间:2017/3/28 9:49:13 阅读:0 评论:2514

在树影婆裟、日光融融的经济开发区敬老院内,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穿梭忙碌的身影,不停地为老人们端饭送水、洗衣梳头、拉家常……他就是经济开发区敬老院院长、被五保老人称赞比自己亲生孩子还要贴心的“儿子”——张玉国。十年来,把精力和生命深深根植在敬老院;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将热血和汗水默默奉献给鳏寡孤独。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平凡而深沉的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当着全职保姆,10年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和声。

2017年1月20日一大早,像往常一样,不到五点半,张玉国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天是农历小年,他要早早为老人准备包饺子,让老人吃出“年味”。他先挨个屋里转了一圈,还顺便给一些老人倒掉了垃圾和便盆,询问老人睡眠情况,嫣然就是老人们的亲儿子。

扎根敬老院,甘当老人“好儿子”

从2008年来到敬老院,张玉国就开始“以院为家”,让这些没有儿女的老人安享晚年,成了他10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敬老院刚刚搬入双杨时,条件十分艰苦,只有几间砖瓦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这样,张玉国既是几十个老人的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一年不知能睡几个好觉!有的老人害怕张玉国吃不了苦,不管他们了,拉着张玉国的手问:“孩子,你能干多久啊!”张玉国说:“我不干了,谁来照顾你们呢?我就是你们唯一的亲人,我会一直照顾你们下去!”

现在敬老院里的60多位五保老人,85岁以上的老人16人,过90岁的3人,生活不能自理的7人,照顾这些老人更加需要耐心和毅力。张玉国把每一位孤老当做自己的亲人,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记得每个老人的生日,清楚哪个老人爱吃辣、哪个老人不吃酸;他坚持帮他们剪指甲、喂药,帮腿脚不便的老人倒尿盆;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他就会拉着他们话家常、聊天,直到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在老人弥留之际,他一贯坚持守候身旁,握着老人的手,让老人安详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2015年8月12日夜晚12点半,雷雨交加,敬老院老人王景山突发胃出血,张玉国怕误了病情,赶忙叫醒了儿子开着车直接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并陪伴老人度过了危险期。安顿好老人后,张玉国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摔倒崴着了脚,一跛一跛地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点。“你怎么这么傻,外面工作那么多,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琐事!”面对妻子强烈的反对,张玉国也不是没动摇过。但是一想到那些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他毅然坚持着当初的选择。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10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陪着这些老人,张玉国自己也老了。年过花甲的张玉国虽然腿脚不像10年前那么利索了,但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无怨无悔。

勇挑重担,筑起崭新“宜居园”

张玉国开始担任敬老院院长后,他更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同事们都说他身上有股子“牛”劲,只知道拼命干活,不知道休息。一年365天,他围绕着入院老人的吃、穿、住、医、乐等院务,忙个不停,从未停歇。这些年来,从没有为了自己的小家,而让老人们受委屈,在这10年中,从没有和家人过一个春节,每到佳节他想到的是老人们:怎样给老人改善生活,怎样让他们过得更开心。夏天不能让他们受热,冬天不能受冻,按季节给他们购买衣服,鞋袜。

“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也想把它整出个样子来。”敬老院的中间是一块大菜园,种着许多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看起来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农家大院。敬老院的老人们经常会围坐在菜地旁的那棵大树下面聊天。而这些树、这些花、这些菜都是张玉国起早贪黑浇水施肥种起来的。

张玉国说:“种了这些菜,老人们就能换着花样吃了,吃了纯绿色种植蔬菜老人身体会更好!”

种这么多菜,张玉国每天早早起来给菜地浇水,松土拔草,种上新的菜,这对于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真不容易。每次问他累不累的时候,张玉国总是笑笑:“没事儿,我是农家人出身不怕累,只要这些老人们开心我就开心了。”

如今,敬老院里设施相对齐全、功能较为完备,院外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年四季花香四溢,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生活幸福安康。

真情奉献,构建幸福“大家庭”

养儿防老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旧思想,李水生知道这也是敬老院里许多老人的一个心结。他经常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每个人都要用真心、真情去爱这个家,对待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永不自满的张玉国开始向更高标准迈进。他发现帮助老人衣食无忧不难,难的是实现老人们“老有所养”的更高标准。他开始拓展这个“养”的丰富内涵。

针对五保老人大都有着特殊生活经历的特点,张玉国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动真情,抓细节,满足老人个性化要求。他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必须陪老人聊天散心,为病危老人实施临终关怀;结合供养对象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实施分区居住服务;对危重院民24小时陪护,定期为老人测血压、血糖,并建立了病历档案;注重膳食服务,对饭菜的营养搭配、色香味都比较讲究。为了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他还定期组织文艺团体到敬老院演出,组织老人下棋、唱歌等文体活动。许多第一次来敬老院的老人和家属,都说这里挺特别的好:员工都面带笑容,十分亲切;院里里有大树、鲜花、蔬菜,生机勃勃;老人们喝彩聊天,怡然自乐。这些都是张玉国辛苦奋斗的结果。有人问她,做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觉得很辛苦,他只是笑笑说:“敬老院其实就是家务事,你在家怎么孝敬长辈,就会怎样对待老人。办养老院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但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在这十年里,他先后为54位老人养老送终。每当送走一位老人,他心里都特别难过,几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院民徐文芹因病在医院治疗四个多月,他忙前忙后照顾了四个月,临终前他流着泪,拉着张玉国的手说:“我这一辈子报答不了你的恩,下辈子偿还。”每当有人向他竖大拇指时,张玉国总是说“敬老院离不开我,敬老院的老人更是离不开我……”他早已把敬老院当做了自己的家,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老人满意,我满意;老人幸福,我幸福”,这句话张玉国反复挂在嘴上、记在心间,十个春秋、十个寒暑,他对老人的真情照顾从未间断,不仅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更获得群众的认可,2009年,经济开发区敬老院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文明敬老院”荣誉称号,2010年他个人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敬老院被评为潍坊市民政局敬老院文明号敬老单位。

大爱无声。张玉国,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汉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亮,让一束阳光永远温暖着孤寡老人的心房。十个年头,从知命之年到花甲之年,黑了脸蛋,多了皱纹,增了银发,但他对养老事业无私奉献的心依旧年轻,他对敬老院老人悉心的关爱依旧浓烈,他永远是孤寡老人胜似亲生的“外姓儿”。(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