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李世聘

发布时间:2018/1/3 11:02:03 阅读:0 评论:2514

为兑现赡养婆婆的承诺,26年间先后3次放弃再婚机会,将婆婆视为亲生母亲,极尽了孝道;

天还没亮就起床做饭,伺候完婆婆,又赶到地里干活,用羸弱身躯撑起一个家,生活艰苦,却从不抱怨;

她就是高密市阚家镇赵家街村村民李世聘。

第一次拒婚:必须带着婆婆

1991年10月,李世聘的丈夫在外打工不幸身亡,2个月后公爹病故。临终前,公爹对李世聘说,“这个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你了!我不放心您娘(婆婆焦桂兰),无论你走到哪一步,都要给她一口饭吃!若能为她养老送终,你就是我们赵家天大的恩人!”李世聘点头应诺,公爹才闭上了眼睛。

那一年,李世聘36岁,所有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8亩多地的农活,婆婆帮不上;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5口人吃和穿,全由她一人操持。

每天一大早,她都要先给婆婆和女儿做好早饭,然后下地干活。她教育年幼的孩子,有好饭给奶奶吃,有好衣给奶奶穿。她一年四季起早贪黑,终日忙碌,生活的艰辛使她几近崩溃。一些好心人为她介绍对象,婆婆更是几次劝她改嫁:“你还年轻,孩子又小,找个好人嫁了吧!你这样为了我苦了你自己,我更难受”。

1993年,有亲戚给李世聘介绍了一位高密县城的小学校长,各方面条件很好,只要李世聘答应,结婚后就可以带着两个女儿进城。但李世聘附加了一个条件:必须带着婆婆,不然就不改嫁。因为她坚持带着婆婆出嫁,这门亲事最终告吹。

第二次拒婚:为了婆婆姊妹俩团聚

李世聘的婆婆年纪大了,时常需要服药,两个女儿上学需要学费。为了挣钱,忙完地里的农活后,李世聘一有闲暇就到镇上的私营企业打工,早去晚回两头跑。

1997年,婆婆身体渐渐不支,行动困难,李世聘就搬到婆婆炕上睡,帮她洗脸梳头,细心伺候。一天夜里,婆婆忽然腹痛难忍,李世聘赶紧借了辆马车,把婆婆拉到了镇医院,确诊胃穿孔后立即做了手术,由于及时治疗,婆婆得以康复。后来婆婆突发脑梗塞,李世聘又雇出租车将她及时送到城里大医院,溶栓成功,愈后很好。20多年来婆婆4次突发重病,由于李世聘及时送医,精心护理和服侍,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她侍奉婆婆含辛茹苦,感动着身边的有心人。

1998年,李世聘的两个女儿同时考上了大学,因交不上学费小女儿准备放弃学业。这时,跟李世聘一起打工的一位同事托人上门求婚,表示愿意拿出积蓄扶持两个孩子上学,也愿意赡养李世聘的婆婆,碰到这样的好心人,李世聘打心眼里高兴,可有一件事难住了她:婆婆有一位早年嫁到吉林省吉林市的姐姐,已50多年没见面,现在这个姐姐的老伴和两个儿子都已病故,失去了依靠。婆婆为此非常焦虑,经常自言自语:“我这个姐姐快80岁了,在东北孤苦伶仃,这辈子不知能不能见上一面!不如迁回来,有我吃的,就有她吃的。”李世聘得知婆婆的心事后,多方打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高密市康庄镇一位在吉林闯关东的老乡,便委托他将婆婆的姐姐领回来,让婆婆姊妹俩共度晚年。但如果李世聘改嫁,这件事将半途而废。

最终,为了达成婆婆的心愿,她又一次婉言回绝了求婚人。两个月后,她终于把婆婆的姐姐从东北接到家中,姊妹俩喜极而泣,拉着李世聘的手说:“有你这个好儿媳,是俺老姊妹俩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第三次拒婚:我这辈子知足了

苦尽甘来,李世聘近30年如一日,以无我的情怀,对婆婆以顺为孝,以赡养为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道的丰富内涵。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度瘫痪的90岁的婆婆又站了起来,基本能生活自理。在她的呵护下,两个女儿一个医学博士毕业就职于成都市华西医院,一个师范本科毕业后任乡镇小学教师。

2016年,好心人为李世聘介绍了一位退休职工,劝她:“你这辈子没捞着好。为了赵家,你付出得太多太多,太苦了自己。还是找个伴享几天清福吧!人这一辈子不能太为难自己。”李世聘回说:找个伴再结婚,我现在没有这个打算了。孩子已经成人,不用我管了。但婆婆年纪大了,离不开照顾,再找个伴,不论怎么说都是个管辖,天长日久人家不一定能担待得了,伺候婆婆就不那么随意。再说做人要讲良心!我不能忘了公爹临走时的嘱托,不能对不起明祥(丈夫)。我现在60多岁了,侍候完婆婆,我这辈子就知足了!”(孝老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