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于德义

发布时间:2019/7/31 16:24:21 阅读:0 评论:2514

于德义,男,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人,九山小学校长。从教30年,担任校长17年,他一直工作在潍坊市最西南端的九山镇。这个位于三市三县交界之地的乡镇,路途偏远,山高壑深,而他将根深深地扎进这连绵的群山中,如同一株老松,抓紧瘠薄的山石,也要留下一片阴凉。他所在的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他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

自行车座上的老师

1989年,于德义中师毕业,选择回归乡村,工作的第一站,是九山镇九山小学。这个小学虽地处镇区,但校舍破旧,生源贫乏,仅九山本村学生和附近的响水崖村高年级学生在此就读。这两个村沟沟坎坎都有住户,最远的学生离校十多里路。学生都是步行来校,上学很不方便。如果遇上大雪大雨天,孩子就无法到校学习。落下的功课怎么补?平时跟不上的孩子又怎么辅导?担任五年级班主任的于德义,横下心来——到学生家补课去。于是,他骑上刚买的金鹿自行车,利用放学后和周末,开始了拉网式家访辅导。小九山、小麻坞、响水崖东沟、紫草岭……角角落落,沟沟壑壑,只要有他的学生,他就会来此家访。

“泥瓦匠”校长

2002年8月,于德义被安排到原王庄初中组建联小。王庄是坐落在淌水崖水库下的一个小山村,当时的王庄初中停办多年,荒废已久,他到学校一看便愁眉不展:荒草丛生、围墙坍塌、屋顶破漏、门窗几无完好。这可怎么办?

当他一筹莫展地徘徊在山路上时,抬头望见了巍然屹立的淌水崖水库大坝。在无机器无电力的情况下,家乡人硬生生用人力造出了这座亚洲第一石拱连坝。两相比较,王庄联小这点困难又算什么?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个像样的学堂!

当月中旬,他就领着老师们用䦆刨、用掀铲、用小车推,硬是把荒废的院子“变”回了校园的模样!但接下来修门窗、铺地面还是需要花钱。他顾不得连日的劳累,又骑上摩托车,到12个联办村去拉赞助。他骑车跑了900多里,瘦了20多斤。有一次还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摩托车摔烂了,他也受了伤。但经过3个月的努力,他终于筹到了钱,并在入冬前为学校更换了所有的旧门窗。

“保姆”式校长

2009年,随着镇街学校布局的调整,王庄联小更名为宋王庄小学。这是潍坊市最西南端的学校,周围山高路险,坡陡弯急。最远的村子离学校有30多里地,学生来回上学十分困难。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节约精力和时间,他提出筹建寄宿制小学的打算。朋友们听说后,都劝他赶紧算了,别去惹那麻烦!,但他那股犟劲又上来了。只要是对学生有利的事,就得办!他找朋友、想办法,凑足了资金,购置了59张双人床……就这样,办成了全省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118名学生住进了学校。

刚住校,孩子们有的兴奋的撒欢又跑又跳,有的想家又哭又闹,他和老师们只能靠人盯人的办法,与孩子同吃同睡同活动。下午放学后,做游戏、读书画画,睡觉前为他们讲故事,半夜里为他们盖被子,清晨教他们叠被子,真是“站上讲台是老师,走下讲台是父母!”

智慧型校长

2011年9月,由于工作出色,于德义调任九山小学任校长。为了让山区孩子接受像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九山镇党委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资3000万元异地新建了九山小学。2015年9月,新校投入使用,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委政府和九山人民对新学校发展寄予了厚望,压力巨大。此时,他的身体也出现了新问题,由于长时间的劳累,他的糖尿病加重,并引起了并发症,视力严重下降。这时候,亲戚朋友同事都劝他急流勇退,但为了做好教育事业,他再次横下心来,“就是倒也要倒在讲台上”。

教育不仅需要传道、授业,更应立德、树人。经过深思熟虑,他把内涵式发展作为学校的突破方向,注重教育的大格局,创建了“源润”教育品牌——以“美其德、优其学、健其体、雅其趣”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以爱为源、以责润教”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情系弥河源,志圆中国梦”的源润学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连年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针对山区学生最缺的艺体素养,他指导组建了“绿茵健儿”、“源润之声”、“小毛驴舞蹈团”等16个学生社团,克服时间安排、家长质疑等种种困难,将兴趣社团坚持了下来。几年间,不仅学生的成绩没下降,各种特长也发展得有声有色,青少年足球更是异军突起。2018年,九山小学足球队包揽了临朐县第四届小学足球联赛四个冠军,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在山东省校园足球对抗赛中,以大比分战胜省内强队,获得全省第5名的好成绩。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30年来,他把根扎在了九山,家在九山,妻子在九山,女儿也在九山一直读完初中。看着九山的孩子一届届升入高一级学校,一个个迈进城市进入大学,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从今往后,他将继续尽微薄之力为山区教育增砖添瓦,待到退休之日,浩歌回去,无悔青春!(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