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秦艳荣

发布时间:2016/7/4 15:27:39 阅读:0 评论:2514

档案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履职尽责、爱岗敬业、淡泊奉献、追求卓越”的兰台精神,因而成为对档案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在我县,有一位忠实践行“兰台精神”,被人们誉为“最美档案人”的普通档案工作者。她,就是昌乐县档案局(馆)管理科副科长秦艳荣。

“档案利用者满意,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局长同志你好,我叫秦文江,是山东临沂人,现住北京。新年到来之际,我写此信,一是表达祝福之意,二是表示感谢之情……”1月5日,昌乐县档案局(馆)收了一封自来北京的感谢信,要感谢的当事人就是秦艳荣。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2015年5月11日中午时分,60多岁的秦文江老人匆匆来到县档案局(馆),要求查找其祖父建国初期在昌乐县工作期间的个人档案,编写家谱等用。因当天正下着雨,老人路况又不熟,先走错路到了老馆,几经周折赶到新馆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下班时间。由于老人已购买了下午返程的车票,当时很是着急。秦艳荣得知情况后,便拿出自己的工作餐卡,让同事领着老人先去餐厅吃饭,而自己则留下来赶时间为老人查找档案。等老人吃饭回来时,秦艳荣刚好为其查妥档案,共计查找到了其祖父1950年1月至1956年12月期间在昌乐县多个区委、区公所和县方山果园任职、调动、党员介绍信等文书档案11件。老人想查找的档案全部查找到了,而且一点也没有耽误老人下午返程……秦文江老人被秦艳荣的热情服务和敬业精神所感动,回京后一直念念不忘,新年来临之际,便写了这封感谢信,既是热忱感谢,也是诚挚问候和祝福。

这件事只是秦艳荣耐心、细致、热情、周到地为档案利用者服务的一个缩影。秦艳荣一直把“让档案利用者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岁岁月月,年年日日,始终以温馨的笑脸、高效的服务,热情接待每一位来馆查档人员。就连节假日休息时间,只要档案利用者需要,她都是随叫随到,从不厌烦。仅2015年一年时间,她就接待来馆查档人员1300余人次,调卷近4000卷次。特别是在全县离任村干部登记认证工作中,接待离任村干部个人查档420余人次,调阅案卷1260多卷,打印复印材料近2000页;在全县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作中,接待查档人员460余人次,利用档案620余件、1800余页,受到了查档单位和个人的一致好评。

“档案利用者满意,是我最高兴的事情。”当记者问秦艳荣,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有哪些时,她满足而又自豪地说,“由于许多查档人对自己所查档案的时间、空间记不清、说不明,不少人都是报着一个试试看的心态来查档的。当我们千方百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为其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时,对查档者来说是极大的惊喜和满足,对我们来说也是最高兴不过的事情了。”

“像呵护孩子一样照料它们”

“秦艳荣是一个认真负责、勤恳敬业、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合格档案人。她是全县档案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是对“兰台精神”的最好诠释。”这是县档案局(馆)局(馆)长鞠良对秦艳荣的评价。

档案管理者的平凡和伟大之处,都在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最经常的“状态”是默默无闻、寂寞清苦;干好档案管理工作,最不可或缺的是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秦艳荣所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至深感悟。秦艳荣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她的一项“标准工作”、每天的一个“规定动作”,就是到档案库房进行巡视,查看温湿度是否正常,有无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消毒除尘、换放防蛀防霉药品、清理库房卫生。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档案馆的每个库房的环境无论何时总是适宜舒适、整洁有序。          

“前几年,档案馆的条件相对差些,库房内没有去湿机、消毒机等专业的档案保护器械,为了保护档案安全,除了及时开窗通风防潮外,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用手工方式给档案进行消毒除尘。”秦艳荣的同事刘清河告诉记者,“消毒时她的皮肤会经常过敏,除尘时弄得灰头土脸是常有的事。”

“常有人对我说,档案又不会说话,对它孬点好点无所谓,用不着那样上心。可我却觉得档案它似乎有灵性,你对它孬好它好像知道。所以,我总是像呵护孩子一样照料它们,生怕它们不满意。” 秦艳荣深情地告诉记者。记者听懂了,这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使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六个春秋,秦艳荣就是这样为自己所钟情的档案事业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她早就把档案馆当做自己的家,这里的一卷卷档案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不管多苦多累,她都时刻牵挂在心。

“没花一分钱,减肥十多斤”

从2014年开始,昌乐县档案局(馆)启动实施了历时两年之久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从此,协助外包企业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重任就落在了秦艳荣的肩上。这是一项要求认真、细致和责任心强的工作,劳动强度也特别大。等待数字化加工的52000卷馆藏档案,都需要秦艳荣一卷一卷地从档案密集架上取下,一批一批地从档案库房送交到数字化加工处理室;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后,再一批批、一卷卷地仔细进行清点、检查,确保一卷不少、卷卷完好地运回、放置到原处。此后整整两年时间,秦艳荣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就被占用在了这项工作上了。

秦艳荣所在的档案管理科只有她和科长两人,本来工作就既忙又累,现在新增添了档案数字化这副重担不说,而且恰巧此时科长又被县里选派到村担任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人少了,活多了;既要完成好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 ,又不能耽误了日常的查档服务和档案管理工作。秦艳荣只好一个人劈成俩人用了。因此,这两年时间,加班加点成了她工作的常态。

2015年10月,当持续了近两年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就要终于完工的时候,县档案馆又新接受了县民政部门的2100卷(盒)、14万件婚姻档案进馆,并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批新进馆的婚姻档案不同于以往的文书档案,每件档案的纸张大小不一,而且还有不少纸张特别小、原先没有和其它档案一起订住而散夹在其间的档案。对这部分档案,需要在对其数字化加工后,把它们用胶水粘附在其它档案上,防止以后利用时丢失。对于这件细致、繁重的累活,秦艳荣自然当仁不让地揽在了自己身上。可正当这批婚姻档案紧张地进行数字化加工的时候,她年近七旬的母亲心脏病复发住院手术,同时又赶上弟媳生孩子,住院的母亲无人照顾。为了不因自己休班而影响工作,她工作日坚持上班,只利用晚上和周日休息时间去医院陪护母亲。母亲住院十几天,她只请了三个半天假。

“听说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这两年间,你累掉了十多斤肉,真的吗?”记者向秦艳荣求证。“可不是吗。”秦艳荣自豪地笑道,“没花一分钱,两年减肥十多斤!”

结束了对秦艳荣的采访,记者和她起身告别的时候,这个总是流露着温和笑容的文弱女子,霎那间高大起来。从秦艳荣这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身上,记者读懂了“兰台精神”的内涵,看到了档案工作的平凡和伟大。(类型: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