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人我来学

魏其波

发布时间:2016/8/30 9:24:00 阅读:0 评论:2514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魏其波老师是昌邑市龙池镇一名初中教师,在基层教育战线上耕耘了三十余载。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教育教学业绩十分突出,是教育战线上的的老黄牛。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学校,他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他是一位好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从1983年走上讲坛开始,魏其波老师就努力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父母亲一辈子不易,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前些年,父母身体硬朗,他们图清闲,就自己住。魏老师每天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遇到天气变化,及时嘘寒问暖,更换衣物,日常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逢年过节,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以免迎来送往中劳累老人。

2013年春节,母亲因肺功能衰竭住进医院,魏老师的春节就是在医院病床前度过的。寸步不离的守在床前一直呆了十多天。因为吃不好,更无法睡觉,十天下来,人憔悴了不少,体重减了6斤。出院后,母亲每天需输液,魏老师因工作之故,便白天让自己妻子和姐姐侍候老人;自己晚上侍候。因为病人呼吸困难,所以刚睡着就会因憋闷而醒来,魏老师忙给翻身、喂水……,想方设法减轻老人的痛苦。这样一坚持就三个多月。直到老人在2013年5月份去世。

在母亲病重期间,八十岁高龄的父亲,脑萎缩日益严重,逐渐出现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有时出门会一下子会想不起来家在何处。因为母亲卧病在床,魏老师便将父亲安置到自己家中,有自己妻子负责照料。

母亲去世后,魏老师便将全部精力放在父亲身上,让老人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晚年。在日常起居上,因老人有早起的习惯,魏老师每天5点起床,为老人穿好衣服,备好洗脸水。晚上则准备好洗脚水,为老人洗脚。夏天每天为老人洗一遍澡。老人爱吃西红柿炒鸡蛋,魏老师就叫妻子每顿必做此菜。同时,还为老人再做几样其他菜,以保证老人的饮食健康。老人年龄大,大便蹲下不方便,于是魏老师在厕所中按上坐便器。由于脑萎缩,老人往往坐卧不宁,坐不上5分钟就要到院子或大路上溜达,魏老师就陪老人散步。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和女儿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在他的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姐姐、妻子、女儿都十分孝顺。妻子为照顾老人,专心做家庭主妇。女儿也能陪老人散步、给老人洗衣服。

老人安享天年,中年人努力工作,青年人积极向上,其乐融融。这样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弥漫着全家,感染着油坊村的每一个家庭。“他无微不至照顾老人、关爱幼小的行为深深地影响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说起这家人,油坊村的人无不对魏其波竖起大拇指“点赞”。这源于他为家庭的和睦、亲情的融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多年来,魏魏其波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地照顾年迈多病的双亲,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类型:孝老爱亲)